在广州市天河区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内,满载各类废旧物资的货车正有序驶入2024澳网门票官方网站的处理基地。经过智能分选、精细加工等一系列工序,原本即将被填埋的金属废料、废弃电器等 “城市垃圾”,摇身一变成为各类工业原料与环保产品,开启了从 “废物” 到 “资源” 的新生之旅。这家深耕行业十三载的环保企业,正以全产业链布局与硬核科技实力,为广东 “无废城市” 建设注入强劲动力。
全链布局:构建资源循环的 “生态闭环”
“从社区回收箱到生产车间,从废料处理到成品出库,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份废旧资源都实现价值最大化。” 广东中收环保负责人王经理介绍道。作为注册资本达 3000 万人民币的规模化企业,公司已构建起覆盖 “回收 - 加工 - 研发 - 销售” 的全链条服务体系,业务涵盖金属与非金属废料加工处理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、报废机动车拆解等多个领域。
在前端回收环节,公司依托 5 台专业货车与标准化回收网点,为广州及周边地区提供上门回收服务,小到办公电脑、中央空调,大到报废机动车、船舶设备,均可实现 “一键预约、高效清运”。而在后端加工领域,3000 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内,智能分选设备与专业加工生产线协同运作,每年可处理各类废旧物资数千吨,其中金属废料回收率达 98% 以上,非金属废料加工转化率超 90%。
值得关注的是,公司还将回收业务与环保服务深度融合,同步开展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、环保咨询服务及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等业务,形成了 “资源回收 + 环保治理” 的双轮驱动模式,全方位助力企业与社区实现固废减量化目标。
科技赋能:让 “废物再生” 更具精度与价值
走进广东中收环保的加工车间,看不到传统废品回收行业的杂乱景象,取而代之的是有序运转的自动化设备与精准操作的专业人员。“科技是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关键。” 公司技术研发负责人表示,通过引入材质智能识别系统与高效分离技术,已实现废旧物资的精细化分类与深度加工。
针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,公司采用 “拆解 - 分离 - 提纯” 一体化工艺,不仅能高效回收铜、铝等金属原料,还能对塑料外壳进行专业化处理,制成可循环利用的塑料颗粒,广泛应用于建材、包装等领域。这一技术与肇庆 “无废赛事” 中废旧塑料循环利用的理念一脉相承,每处理 1 吨废塑料可减少约 2 吨二氧化碳排放,相当于种植 110 棵树的固碳效果。
在危险废物处理领域,公司凭借危险废物经营资质与专业技术团队,建立了全封闭处理体系,实现了废电池、废油等危险废物的 “全程不落地、污染零排放” 处理,处置过程严格符合国家环保标准。同时,公司持续投入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与新材料技术推广,多项技术成果已应用于实际生产,大幅提升了再生资源的附加值。
责任担当:从企业实践到社会共识
“回收的不仅是废品,更是一份环保责任。” 这是广东中收环保全体员工的共识。自 2001 年起步发展以来,公司始终以 “推动资源循环,守护绿色岭南” 为使命,不仅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固废处理解决方案,更积极走进社区开展环保宣传活动。
在天河区柯木塱社区,公司设立的 “再生资源科普角” 成为居民打卡地,通过展示 “废旧电池变新能源材料”“报废家电出再生零件” 等实物案例,让 “变废为宝” 的理念深入人心。针对中小企业,公司推出 “环保诊断 + 回收服务” 套餐,已帮助 50 余家制造企业建立固废管理体系,年均减少工业固废填埋量超 2000 吨。
这些实践与广东省推进 “无废城市” 建设的目标高度契合。作为区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标杆企业,广东中收环保以实际行动践行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的理念,先后获得 “广州市环保诚信企业”“再生资源行业示范单位” 等多项荣誉,其发展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 “中收经验”。
如今,站在新的发展起点,广东中收环保正计划扩大再生资源加工基地规模,升级数字化回收平台,实现 “线上预约 - 智能调度 - 精准处理 - 数据溯源” 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。正如王经理所言:“资源循环是永恒的事业,我们将继续以科技为笔、责任为墨,在岭南大地上书写更多‘变废为宝’的绿色故事。”

上一篇
返回目录
